close

※老闆姊姊人很好,讓我照了好多好多裡面的情景。這份作業也拿了個A,不是頂好,但算有了個交代。
    不過絕不會把這份報告給姊姊看的(笑),社會學的觀察結果其實常常令人感到不愉悅。

作業一、規範解碼(DECODING NORMS)

習題B:田野分析──熟悉的社會情境





田野地點:舊香居二手書店(台北市龍泉街81號1樓)
開始時間:96.11.16  20:25
結束時間:96.11.16  21:55

一、開始觀察的初步想法與感覺:

  位在師大小巷子裡的舊香居,與一般的二手書店不同,他有明確的客層定位與獨特氛圍,獨立於外頭師大夜市裡鼎沸的人聲,此處溫馨靜謐得彷彿就是書迷們的世外桃源,只要闔上玻璃門,卻是開啟了另一個有無限神往的世界。我與這家極具特色的書店結緣至今已匆匆過了好些日子,對於此處熟悉但時間卻不曾減滅我的驚艷與迷戀,這也是我深深感興趣的原因。  

二、田野地點的空間安排及重要細節:
  舊香居的空間十分寬敞,不似一般印象中,書籍擺放凌亂擁擠的二手書店。大門正對著櫃檯,兩旁及中間排滿了書架,中間並置有座椅,供顧客歇息閱讀。一走進去的右手邊,堆疊著低價出清書,多半為童書及外文小說,正前方有一小張桌子,上面擺的是老闆推薦的新書及自費出版之刊物,以及各種藝文廣告傳單。左手邊一長排書架則是中國學術理論,對面的大書櫃,則是擺放較為常見的中外現代文學的二手書籍。以休息區為分界,這裡是書店的最前半段,是行人們可以一眼從玻璃落地窗外望見的,此區針對的客層是一般大眾。
  書店中段以藝文為主,右手邊是攝影、美術史、西洋藝術,左手邊為中國及台灣的政治歷史書籍、中國水墨書法字畫,中間則屬於人文學術及中國藝術。這裡算是舊香居的特色,他所針對的客層是上流的小眾,書籍動輒數千數萬元。
  最後面則是櫃檯,櫃檯的旁的書架所放的是每本價以千計的古書善本,及熟客所托訂之書,櫃檯的後方則是老闆的收藏品,不對外販售,此處也有一張工作小圓桌,是老闆整理書籍、清除標籤黃漬等所用,地上常會堆著數疊尚未處理的書籍。整體來說是古書多於現代文學,且以藝術人文為主,無漫畫、財經投資、參考教科書等等,與一般二手書店不同,收購時做了嚴格的篩選。
  這種三段式的空間安排,明顯作出了客層區分。從外到內針對的客層由廣而窄,由疏遠到熟悉,使得初來乍到的客人不會因價格心生退卻,也不容易造成客群間的互相干擾。
  

三、環境的整體情感氛圍:
  舊香居明顯想營造出一種合諧溫馨、古風濃厚的氛圍,並且讓顧客覺得場域及自身都是有高人文素養的(知識份子)。店內的照明以鵝黃色的光源為主,配合上深褐色的木質地板及書櫃,使人感覺溫暖。擺放各式古樸的收藏品,像是休息區的兩張太師椅、民初收音機,桌燈及時鐘、舊式可口可樂販賣機、台灣早期的食品盒罐,牆上垂掛著中國山水字畫、書法匾額,藝術、文史氣息濃厚。
  休息區的椅子上都擺放有軟墊,貼心的設計使顧客不知不覺中放緩步調。

四、參與者的整體社會背景組成:
  老闆本身就為一家境良好、人文素養濃厚、相當親切的年輕女性,開店純為興趣。客層明顯為中產階級以上,通常走進店內的客人不低於30歲,一般教育程度大概有大學畢業以上,所著的衣飾較為整齊莊重,不曾看過有人穿汗衫拖鞋入店。男女比例大致相等,常可見操外省口音的老伯聚集談論書畫。也多有知名作家出沒。
  書店的權力關係,可能可以從老闆與熟稔顧客間的互動看出。通常老闆與購買中後半書籍的客人會有較多的互動,也會一起談論書籍字畫,有珍貴的書籍也會預先告知。

五、正式規範──與環境、社會背景、行為的聯結:
  老闆的私人藏書或是顧客預訂的書籍是不得隨意翻動的,另外沒擺在書架上的書籍,就表示尚未販售,不得隨意拿取。通常私人藏書會擺在櫃檯後方的櫥櫃裡,而尚未整理的書籍則是堆疊在櫃檯旁的小房間中或者不起眼的角落,且並未標示價錢。這些都是為了使顧客不容易接近拿取,此區也可視為整體書店裡屬「後台」的部份。
  顧客預訂的書籍也常常是廣受歡迎、稀有的,這樣的規範也是對於顧客權益的保障。

 六、非正式規範──與環境、社會背景、行為的聯結:
  人們不會大聲交談、走路的步伐穩定,避開多餘的聲響、服裝穿著不隨便等。此處的氣氛本來就較為寧靜祥和,顧客也會受到影響談話音量等變小,也是出於一種共同維護靜謐的閱讀空間的心理,高格調的環境,也會使人感到陌生,而對自身言行較為謹慎。
  通常進舊香居的人,都是對書有一定鑑賞能力、認識及喜愛的人,故對書較為慎重,也都會衡量自身的購買能力,不會隨意翻動珍本,書店也將書以價格做了明顯的區分。通常也不會一走進書店就詢問書籍,會自己享受找書的樂趣。
  觀察過程曾見到有大約五歲的小朋友想進店裡,但卻被家長阻止,這種「年齡限制」也與店裡所設定、所給顧客的感覺有極大關聯。
  最後,結帳時才發現書籍價格比預期高的時候,通常人們還是不會拒絕購買。這是常常發生在基於「知識無價」的心態上,而且有時買書不只是買了到一本書,同時也買了認同、一種互相承認的文化價值。如果聽到價錢就拒絕購買的話,會被認為是世俗的、小氣的,就與當場的環境與階層格格不入。

七、非口語行為──與社會背景、環境的聯結:
  書店寬敞,而且每次在店裡的人,通常最多不超過十位,所以人與人之間幾乎不會有肢體上的接觸。大多數的人都神情專注的在找書或是閱讀,一進門往往有固定的目標,比較不會像逛賣場般那樣亂逛閒晃。因較少交談,故眼神表達在這空間中變得相當重要,會以眼神示人借過、或是微笑點頭打招呼,老闆也會觀察每種階層的人購買怎樣的書籍,總之以盡量不互相打攪的方式,在同一場域中共處。

八、口語的互動──與社會背景、環境的聯結:
  如果有語言上的交談,則充滿了敬語,因為都期待彼此是有教養的人。且在同樣區域找書的人,會很自然聊在一起,空間配置也顯然鼓勵了同樣興趣階層的人聚集交流。前述已說過,來書店的多半是中產階級以上的、被認為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顧客,故談話內容也看出此種階層的生活方式,例如會談論古董字畫拍會的事情,以下為真實兩外省老伯的對話:「那幅字畫我在拍賣會上買了三十萬!」,「三十萬?那其實還好啊?我想它可以賣得更貴呢!」。也曾聽過老闆如此說:「上個月我去巴黎,才去了三天兩夜,根本就提不起逛書店的勁。像我弟弟去日本去了一個禮拜,在那裡的舊書店瘋狂買書,根本就不想回來。」
  這裡可以看出交談不是完全不被允許的,而且交談時會注意自己的身分地位,而交談內容也符合了一般人認為的「高知識份子/上層社會」所擁有的生活方式。

九、觀察到的不遵守社會規範的行為:
  在舊香居裡,幾乎沒觀察到違反正式規範的行為,因為一般會進舊香居的人,會被他人預期為較有文化素養的,故自己也會特別留意自身的禮節。只有像是初次拜訪此店的客人,有時會拿起地上的書籍,此時則會被老闆提醒制止,沒有見到爭執吵架的情形。不然就是老闆對於一進店裡就直接開出一大張書單、沒有花時間自己尋找的顧客,會深感不以為然,且往往表示「店裡無書」,並露出「這裡不是一般連鎖書店」的神情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angverit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